很多人對腫瘤標志物的認識,都停留在“對它有印象,但具體不了解”的狀態。它時而出現在大家的體檢單上,時而出現在二次檢驗的化驗單上。大家看到它出現,總會冒出不少疑問,例如:
我今年 35 歲,是每年都要去檢查腫瘤標志物么?@彩紙上的白飯
體檢時顯示腫瘤標志物數值偏高,我是得了腫瘤么?@不會呼吸的魚
我去醫院做了個 X 光片檢查,醫生就讓我去抽血檢查腫瘤標志物,這是怎么回事?@仲夏狂想
那究竟什么是腫瘤標志物?它是如何分類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腫瘤標志物的定義及來源
腫瘤標志物又稱腫瘤標記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它能反映腫瘤的發生發展,并監測腫瘤對治療的反應。腫瘤標志物存在于腫瘤患者的組織液、體液和排泄物中,可用免疫學、生物學及化學的方法檢測進行檢測。
腫瘤標志物的來源:
1、 腫瘤細胞的代謝產物,如:糖酵解產物、組織多肽抗原、核酸分解產物。
2、分化紊亂的癌細胞的基因產物,如:異位的 ACTH 片段,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胎兒同工酶。
3、腫瘤細胞壞死崩解釋放進入血液循環的物質,主要是某些細胞骨架蛋白成分,如細胞角質素片段抗原 21-1(Cyfra21-1),多胺類物質。
4、腫瘤宿主細胞的細胞反應性產物,如:VCA-IgA、EA-IgA。
腫瘤標志物的常用種類
目前,已被發現的腫瘤標志物有成千上萬種,但廣泛應用于臨床診療的并不多。腫瘤標志物主要有以下幾個臨床種類:
1、 血清癌胚抗原(CEA):CEA 正常值小于等于 3.45 ug/L。最初醫生在結腸癌患者中發現 CEA 升高,后來發現,在胃癌、尿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狀腺髓樣癌、膀胱癌和宮頸癌患者中,有 30% 的患者血 CEA 會升高。
2、 甲胎蛋白(AFP):AFP 是最早被發現的腫瘤標志物,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常用檢查項目,約 87% 的原發性肝癌患者,AFP 高達 20 ug/L 以上。
3、前列腺特異抗原(PSA):PSA 正常值小于 4 ug/L,在前列腺癌中陽性率高達 30-86%,其升高水平與腫瘤密切相關。
4、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人血液中 HCG 濃度小于 5 ug/L,如患絨毛膜上皮癌,睪丸和卵巢的胚胎性惡性畸胎瘤者,HCG 可升高,且血、尿中的 HCG 的含量多少與預后相關聯。
腫瘤標志物的作用
對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一般是通過抽取受檢者的血液樣本進行測定。腫瘤標志物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腫瘤的早期發現。
2、腫瘤普查、篩查。
3、腫瘤的診斷、鑒別診斷與分期。
4、腫瘤患者手術、化療、放療療效監測。
5、腫瘤復發的指標。
6、腫瘤的預后判斷。
7、尋找不知來源的轉移腫瘤的原發病灶。
需要明確的是,腫瘤標志物可以作為診斷惡性腫瘤的有力佐證,但不能用于對惡性腫瘤的最終確診。確診惡性腫瘤的金標準是病理學診斷,即需通過活檢或手術,取一小塊腫瘤組織放到顯微鏡底下觀察,以看到癌細胞作為最終確診的依據。另外,因患者個體差異等因素,腫瘤標志物的分析要結合臨床情況,從多個角度進行比較,才能得出客觀真實的結論。
腫瘤標志物數值升高,要怎么辦?
對于腫瘤標志物的數值升高,首先要明確其升高的幅度是輕微的還是顯著的。若數值輕微超過正常值, 一般會被醫生認為是“輕度升高”。若數值大幅升高,醫生往往稱其為“有意義”的升高。
下面先看看幾種常用腫瘤標志物的名稱,對應其可能存在腫瘤的部位,標志物的正常水平,以及一般被認為是“有意義”的升高值。
因此,如果腫瘤標志物的數值只是輕度升高,即使超過了正常水平,也不一定是有意義的。而如果數值是“有意義”的升高,則需要進一步找尋原因。
腫瘤標志物數值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身體的良性問題,如感染、吸煙等等,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的產生。醫學上有許多方法可用于區別這種升高是不是惡性腫瘤導致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數值升高的受檢者都需要立即做進一步的檢查。
面對腫瘤標志物數值升高,“高危人群”需要盡快進行進一步檢查。
如何鑒別自己是否屬于高危人群?
1、近親親屬是否罹患腫瘤。如其母親或家族中其他女性親屬有乳腺癌的既往病史,那么 TA 就屬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2、是否接觸過容易致癌的外來物質。如 TA 長期吸煙或接觸“二手煙”、酗酒、食用腌熏食物,或是因工作原因接觸過過量放射線或化學毒物,其發生癌癥的可能性會明顯升高。
3、是否有癌癥高發的自身因素。包括中老年人,既往有乙肝、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史等等。
對于高危人群,當他出現腫瘤標志物數值升高時,其體內患有腫瘤的風險相對較高,應進行進一步檢查。主診醫生將根據腫瘤標志物提示的相關部位,為受檢者選擇相應檢查,包括胸部 CT、腹部 CT、乳腺超聲、前列腺超聲、內鏡檢查等。
若屬于非“高危人群”的人,本身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且腫瘤標志物數值僅僅是輕度升高,其體內罹患腫瘤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他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清淡飲食、規律作息等來降低數值,并在 3-6 個月后再復查腫瘤標記物的情況。若數值沒降下來,則可考慮完善上面提到的影像學檢查。
撰稿人:梁曉穗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組稿
2019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1 日,由廣東省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Cancer Communications 聯合主辦的第八屆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勝利召開。該大會邀請了眾多來自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的多位腫瘤學精英進行學術交流,吸引了 2000 多位參會者共赴這場腫瘤防治領域的年度盛會。廣州泰和腫瘤醫院積極參與協辦了此次大會。
6 月中旬,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袁太澤主任應邀前往英國,參加 2019 年第 58 屆粒子治療協作組 (PTCOG) 年會。今天,首次參加粒子治療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之一的袁主任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心得體會。
一轉眼,已是六月仲夏。端午時節,醫院建設者們依然忙碌。廢寢忘食,揮汗如雨。無論假期,堅守崗位。因為我們知道,眾人合力,方能龍舟競渡。上下齊心,才可開創大業。 生活的餡兒,何止甜咸。讓我們努力,在醫院建設中描繪屬于自己的光線。在屬于我們的舞臺,讓“共克癌癥”完美呈現。祝大家端午安康,喜事連連。